邪之解也,必于所旺之时,亥、子、丑乃太阴所旺之时也。张璐曰:阳气将复,故欲饮水,而少少与之者,盖阴邪方欲解散,阳气尚未归复,若汪琥曰:厥阴有消渴一证,不言自愈者,盖热甚而津液消烁,虽饮水不能胜其燥烈,乃邪气深入未愈之征也。
日三服,初服一升,不得汗解,则仍服一升。此胃阳病而无关于肾阳,故厥虽同,而证则异也。
脉浮而紧,伤寒脉也。厥阴下利脉数,热利也。
盖结胸证,心下□满而痛者,为胃中实,故可下;此证不痛,当是虚□虚满,与半夏泻心汤之心下痞□略同,故云:诸虚者,不可下,下之则大渴,求水者易愈,恶水者剧。林澜曰:此节是三证在内,大承气只治得脉滑而数有宿食之证,非并治上两证也。
太阳中热者,谓是太阳表证而属中热也。若多与之,则水反停渍入胃,必致厥利矣。
微黄,病深色渐加黑,故若火熏之也。微数之脉,甚不可灸,因火为邪,则为烦逆,追虚逐实,血散脉中,火气虽微,内攻微数之脉,乃阴虚血少之诊,断不可灸,若误灸之,艾火内攻,为烦为逆。